信陽的熱干面當然毫無例外的是從武漢傳過去的,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信陽人民的智慧。信陽人根據信陽本地人的飲食習慣和特點,對熱干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,吸取了武漢熱干面的精華之處,就這樣逐漸的演變,最后信陽的熱干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口味而獨樹一幟,讓人吃后回味無窮。
信陽熱干面選料非常講究。面粉主要用鄭州以北加工的精粉面,這種面軋出的面條結實,有彈性,放在鍋里不容易煮爛。
拌面時,用精鹽,純堿及食用色素。面條軋好后,經水煮、籠蒸,然后用食油一點一點拌勻,放在陰涼處涼曬半干。這樣,熱干面的第一道工序就算做完了。
信陽熱干面配料更講究。為了讓配料更好地發(fā)揮作用,第一道完成后,就用一個特制的鋁罐盛滿水,大火燒開,吃時,把拌過油的面條放入鋁罐中煮三分鐘左右,馬上撈出。水煮時,火候非常有講究,煮時間短了,面條太硬,煮時間長了,面條容易變軟,吃起來口感不佳。煮好后,瀝干水,再進行配料,用辣椒油、富清鮮辣味粉、富清雞精、雞湯、榨菜丁、蔥等十余種調料一塊攪拌。即時拌、即時吃,這樣,一碗色、香、味俱佳的熱干面就做好了。
信陽熱干面最為正宗的位于信陽市區(qū)內,又因為地域分布在信陽市區(qū)內又分為信陽市區(qū)熱干面和羊山紅油熱干面。
信陽市區(qū)熱干面是信陽人民根以武漢熱干面為基礎,根據本地風俗習慣而制成的熱干面。該熱干面區(qū)別于武漢熱干面在于其每碗面條所帶湯汁多于武漢熱干面。因為信陽人民喜愛喝湯,所以對于熱干面的湯汁要求極為苛刻,有部分人喜愛吃面時加入雞湯,或者吃完后將白開水倒入,然后喝湯。
羊山紅油熱干面是根據武漢熱干面制成的,然后在使用前佐料中加有大量紅油,因此得名。羊山區(qū)內有信陽火車站,該區(qū)人多為武漢移民,或者武漢鐵路局職工,熱干面口味多符合武漢口味,每碗面條湯汁少。但是口味挑剔的信陽人民創(chuàng)造性的將紅油加入熱干面,使得熱干面更加香潤可口,更具信陽口味。